官清凭素心
发布时间:2025-10-09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报作者:点击:宋代包拯曾言“官清凭素心”,意为做官要想清正廉洁,内心需纯朴明净、恬静淡泊、知足安分,强调了官员的清廉与否取决于其内心的纯真与质朴。这句话是包拯一生为官清廉的真实写照,正是由于始终抱有一颗素心,其成为深受百姓爱戴敬仰的好官。
何谓“素心”?“素”泛指细柔的白色绢,“素心”顾名思义就是简单纯粹的心。《辞海》解释为“心地淳朴”。一般指人的初心、本心。素心一词在我国古代诗文中比较常见,“弱不好弄,长实素心”、“闻多素心人,乐与数晨夕”。可以看出,历代先贤皆推崇这份淡泊,并孜孜不倦去追求。
素心质朴纯真,不因清苦而蜕变、不因繁华而迷乱。元代许衡“不食无主之梨”,正是因为其严于律己,恪守德本,素心不移。怀揣素心,便能拥有一份恬淡从容、宁静致远的境界,能使人在喧嚣中保持从容,在名利前守住纯净,处于低谷不颓废,遇到困难不退缩,得到赞许不骄矜,取得成绩不炫耀,不管是做事、交友、行权都有益。
《菜根谭》中有一句话:“做人要存一点素心。”心存素心之人,对物质的追求有限,大多心无旁骛,宠辱不惊,远离喧嚣尘世,无意声色犬马。无论是做学问、搞科研,还是干其他工作,都能够专心致志,聚精会神,不计名利得失,只求奋发有为。同样,与人交友葆有一颗纯洁的赤子之心,相互之间素心相待,才有不尚虚华的交往,可以少一些权与利的羁绊,多一些亲切与自然。也只有具备素心的人,才会交到素心之友。
为政当持素心,持有素心就是保持初心。古往今来,众多素心之人坚守做人做官的节操。东汉杨震为官十几年,不修豪华宅府,常蔬食步行,衣无锦绣,清白传家,也正是这种对荣华富贵淡泊处之的素心,才使他面对钱财诱惑时定力如磐。东汉孔奋曾在富裕之县姑臧任职四年,虽身处富饶之地,却不取一毫,哪怕遭到同僚背后嘲讽其“徒益苦辛耳”,也毫不在意。能做到身处脂膏不自润,说到底是素心始终没变,故能耐得住清贫、抗得住诱惑。
为政当持素心,持有素心就是保持本色。这不仅是个人品格的修炼,更是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鲜明体现。在我们党的历史上,看淡荣华、坚守信念的素心之人不胜枚举。黄大发带领村民用三十余年凿出“天渠”,以“水过不去,拿命来铺”的决心铸就为民丰碑;杨善洲退休不褪色,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,扎根大山义务植树造林,一干就是22年,且将建成的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移交给国家。这些党员干部的素心,体现了对名利的淡然与坚守初心的坚定。
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,素心是最纯粹的底色,它可以使党员干部自觉地用党纪国法约束自己,修身重德,净化心灵,在思想上扎牢拒腐防变的篱笆。而实践也一再证明,抵制诱惑,筑牢拒腐堤坝,素心是第一道防线。党员领导干部唯有永葆素心,不断锤炼“富贵不染其心”的品格,涵养“任尔东西南北风”的定力,方能在新征程上行稳致远,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。